目前房屋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对混凝土结构而言,裂缝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大量科研和实践都证明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出现时荷载常为极限荷载的15%-25%。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上结构一般是带裂缝工作的,一般肉眼可见的裂缝范围为0.02-0.05mm,裂缝宽度小于0.05mm 的属无害裂缝,对防水、防腐蚀与承重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我国现行规范对一般正常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构件大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为0.3mm。因此就经济及科学观点,一定程度的裂缝是可以接受的。
但有的裂缝会造成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结构的可靠度下降;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出现诸如混凝上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加速和混凝土碳化,降低结构的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还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如何对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进行评价、鉴定、修复,对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给大家分享裂缝形成的原因与类型及调查与分析。
—— 裂缝原因与类型 ——
裂缝形成的原因一般分成两类: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由于直接施加的各种静力和动力荷载所引起的裂缝。由于结构承载力不足应力达到限值引起的,是结构开始破坏的特征。这种裂缝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对这类裂缝进行处理将对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
【非结构性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匀沉降等间接作用, 结构的变形受到约束而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抗震、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由于荷载所引起的裂缝只占总数的20%左右,而由于间接作用所产生的裂缝,大约占裂缝总数的80%。裂缝成因复杂,对结构的影响差异也较大。只有在弄清结构受力状态和裂缝对结构影响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修复措施。
—— 裂缝调查与分析 ——
裂缝成因调查包括对【材质与施工质量】、【设计计算与构造】、【使用环境与荷载】等方面的调查,是为裂缝分析提供依据的。
通过裂缝现状观测、成因调查判明是结构性裂缝还是非结构性裂缝。裂缝的宽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的属于稳定裂缝,只要其宽度不大,符合规范要求,其危险性较小,属安全构件;裂缝的宽度和长度随时间不断扩展,说明钢筋应力可能接近或达到流限,对承载力有严重的影响,应及时采取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方式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人员已经引进并吸收了许多国外的先进地基改良手段与措施,并根据我国地理构造的实际情况开发研制出多种适合于在我国使用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从而使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不断改善,范围不断扩展,人们也逐渐重视起地基加固处理在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
虽然现在相关部门对建筑行业的要求和规范更加严格,但是为了保证居民住房的使用安全性,地基加固处理要放在**,这也是监管部门需要检查和勘测的项目。进行地基加固时,为了保证加固的效果,需要选择专业的加固团队来施工
某些建高层住宅,主体结构由3栋32层塔楼及2层地下室组成。建筑设计等级及耐久性等级均为一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箱形基础,出人工挖孔桩支承在基岩上。本工程裂缝的部位和数量较多,建筑工程鉴定机构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1 裂缝的类型和特征
混凝土的裂缝按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1.1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此类裂缝包括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荷载裂缝”,以及由结构应力引起的“荷载次应力裂缝”,二者通称为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
1.2 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此类裂缝包括温度、湿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也称非结构性裂缝。
上述两类裂缝中,前者从外荷载的作用、结构内力的形成,直至裂缝的出现与扩展,几乎都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是个“瞬时”“一次”过程。而变形荷载的作用,从环境的变化、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应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等都不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完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是一个多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 建筑工程鉴定中心裂缝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鉴定公司根据对塔楼的裂缝调查,塔楼裂缝几乎都出现在梁构件上,既有贯穿底面的,也有不贯穿底面的,而且分布在梁的各截面上,因此塔楼的裂缝由荷载与变形(特别是收缩变形)共同引起的可能性较大。但根据对塔楼裂缝的跟踪调查,裂缝基本上没有进一步发展,且没有发现新的裂缝产生,塔楼的裂缝表现出较明显的“瞬时”“一次”过程,且塔楼的裂缝大多数出现在梁的受拉区和剪力区,其开裂为拉应力、主拉应力引起的。估计塔楼裂缝以荷载引起为主因。根据塔楼裂缝的上述特点,分析其原因如下。
(1) 施工工艺。根据在现场对施工过程的观察、现场混凝土的检查和对施工人员的访问,发现有几个问题:一是混凝土立模和振捣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构件存在蜂窝麻面;二是混凝土的养护,养护不良,对混凝土整体质量影响十分显著,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三是拆模时间,过早拆模以及在混凝土构件上过早从事后续工序,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导致裂缝的产生。
(2) 结构设计。梁构件端部均未设置弯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梁的抗剪能力。从塔楼裂缝位置、数量和特征看均反映了该问题。
(3) 材料方面。根据搅拌站提供的原材料实际计量数据看,用水量波动较大,可能导致不同批次混凝土质量有差异。
3 裂缝控制标准
目前我国规范把裂缝控制标准分为3个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要求在允许值范围内。这与国际上通用的准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国对裂缝宽度的要求有较大的区别。我国规范要求的较大裂缝宽度见表l,美国的规定见表2。
根据国内外设计规范和试验资料分析,混凝土裂缝宽度一般应该控制在表3所示的范围内。
因此,混凝土裂缝可以定性为:
(1) 宽度小于标准规定值者属于无害、可修复裂缝;
(2) 宽度过规定值者,一般需要由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有关方面共同商定处理方案;
(3) 活裂缝需要进一步观察,待其基本稳定后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根据本工程实际所处环境和用途,裂缝宽度允许值取0.3mm为宜。
4 裂缝危害性分析
通常,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内力不到30%极限荷载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为0.05-0.1mm,一般不过0.2mm,这种裂缝对结构的安全度没有影响,还可以承受70%~80%的极限荷载。许多工程的梁式结构、桁架结构等仅在自重静荷载作用下就出现受拉区开裂或剪力区主拉应力裂缝。由于拆模过早,抗拉强度不足,自重引起裂缝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其自重引起的内力过30%的极限应力。这种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是不会降低的,总的安全度不变。
本工程塔楼裂缝绝大部分出现在梁构件上,裂缝的特征是既有贯穿底面的,也有不贯穿底面的,而且分布在梁的各截面上。同时,根据对塔楼裂缝的初步跟踪调查,裂缝基本没有进一步发展,且跟踪调查时没有发现新的裂缝产生,塔楼的裂缝表现为“瞬时”“一次”过程,呈现荷载裂缝的特点。但需进一步观察。
5 结论
(1) 塔楼的裂缝以荷载引起为主因,特别是结构本身的静荷载和施工荷载引起的可能性较大,估计为结构性裂缝。但混凝土收缩变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 从目前情况看,塔楼的现有裂缝均在裂缝允许范围内,且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工程实际危害不大,暂时不需要进行特别加固处理,但需要继续观察。
房屋安全鉴定,房屋安全检测,危房鉴定,房屋鉴定,房屋安全评估,建筑抗震鉴定,工程质量鉴定